这一天,永不敢忘!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7月7日是一个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

1937年7月7日


(资料图)

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

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

借口一名士兵“失踪”

悍然炮轰宛平城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

中华民族团结一心

浴血奋战

全民族抗战的大幕就此拉开

1937年7月8日,宛平城内的中国守军奔赴战场。

86年过去

我们为什么仍要铭记今日?

这些亲历者的故事

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卢沟桥的炮声永生难忘他用一生为历史作证郑福来那年6岁家就住在卢沟桥西距离事发地不足50米1937年7月7日的晚上他在密集的枪炮声中惊醒“那天晚上震耳欲聋的炮弹声差不多响了一宿头一天还跟我一起玩儿的小伙伴当晚就被落在家门前的炮弹给炸死了!”“吴家的二叔、任大嘴还有很多其他乡亲都被侵略者残忍杀害了”就在他常去玩耍的一小片松树林里摆放了很多战士的遗体郑福来老人走在北京卢沟桥上。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抗日的种子在6岁的孩子心中种下

18岁时,郑福来参加革命工作

不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于1952年当选为

卢沟桥镇第一任镇长

把全部青春奉献给了

首都的建设

退休后,郑福来成为一名“义务讲解员”为来往游客介绍着桥上的碑文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因年事已高郑福来需要扶着栏杆站立讲解但他不惧风吹日晒每每讲到动情处往往情不自禁用力拍打栏杆“曾经遇到过一些日本游客不认同我的讲解但卢沟桥这座桥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这是谁也无法抹去的历史证据足以反驳那些不认同这段历史的人”郑福来老人在北京卢沟桥为游客讲述抗战历史。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郑福来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是卢沟桥人

不能让过去国家的屈辱史被遗忘

历史就是我们的根

我们要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

日军的轰炸

让他下决心为国造飞机

那一年,顾诵芬7岁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

父亲是著名的国学大师

亲历七七事变

让他从此与飞机结缘

顾诵芬回忆在七七事变时第一次遇到了飞机轰炸日本人轰炸他们所住的四合院平房震得非常厉害那时的飞机轰炸声是顾诵芬儿时印象最深刻的声音经历过这样的日子顾诵芬下定了决心:“没有航空我们国家还得受人欺负我以后想造飞机”顾诵芬小学时期最喜欢的玩具。

从此,顾诵芬把自己的一生

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

1964年

我国开始研制歼8飞机

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

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

顾诵芬先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飞机气动力设计后期作为总设计师全面主持歼8研制工作因在跨音速飞行试验中出现了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顾诵芬提出亲自上天观察这对年近半百又从未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来说有很大风险由于姐夫黄志千(歼8首任总师)因空难牺牲他们家有一个约定不再乘坐飞机然而顾诵芬决心已下瞒着爱人3次乘歼击教练机上天近距离观察歼8战机两机间隔最小时仅5米顾诵芬(后座)与鹿鸣东在歼教-6飞机上。

当年那个日军轰炸中

下定决心的小男孩

最终成为了

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大师

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

从此

中国的孩子再也不必

因为敌军的飞机轰炸担惊受怕

找不到一张安静的书桌他放弃志愿学习造船那一年黄旭华刚刚小学毕业他从小的志愿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然而因为七七事变爆发沿海城市的学校大多被迫停办为了求得一个比较能够安下心来读书的地方他和同学们徒步走了四天山路脚都起了血泡“哪知道日本鬼子轰炸更是频繁每次警报一响我和同学都被逃难的人潮挟搂着往城外的山洞跑这一天如果警报不解除就得在山洞挨一整天饿”

黄旭华及其夫人在上海合影。新华社发

黄旭华回忆

“一股非常屈辱的怒火

在我身上燃烧起来

我想,为什么日本鬼子敢这么猖狂

想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炸

为什么我们中国老百姓

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

却要四处逃难、妻离子散

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土地

却连一块可以安下心来

读书的地方都没有

什么道理?

这正是因为中国太弱了

弱国就要受人家的欺凌

受人家的宰割”怎么办?不学医了!黄旭华放弃了原本的志向进入上海交大造船系学习

1988年3月4日,黄旭华在葫芦岛试验基地。新华社发

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黄旭华成为其中一员没有人见过核潜艇没有参考资料、国外严密封锁一切靠自己摸索前行黄旭华及其同事们荒岛求索、不断突破终于,在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黄旭华激动得泪流满面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使得中国具备了二次核反击的能力茫茫海疆成为阻隔外敌的海上长城

1988年4月21日,黄旭华(右)在观察某新型核潜艇。新华社发

“为了工作上的保密

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

离家研制核潜艇时

我刚三十出头

等到回家见到亲人时

已经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

黄旭华谈起对家人的亏欠和遗憾

眼含泪花

“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

我说对国家的忠

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那年为了国家放弃学医的少年成为了“中国核潜艇之父”他说,人生若是重来他仍然会投入到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中“当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2016年12月20日,黄旭华在办公室内。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天?

因为卢沟桥矗立在那里

因为宛平城墙上的弹痕

依旧在那里

因为有郑福来老人这样的

历史见证者站立在卢沟桥上

因为14年间中国人民以3500万同胞伤亡的代价换取了来之不易的和平因为有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盛世繁华因为有无数像顾诵芬、黄旭华这样的少年因为这一天失去了原本安稳的生活被迫颠沛流离他们在这一天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将一生奉献给祖国让华夏大地从苦难走向辉煌今天河山重振、锦绣繁华足以告慰先烈们的在天英灵今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付出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这一天,永不敢忘!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杨雪

校对:岳诗蕊

责编:肖宵

审核:杨杰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32 华西仓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